推动内蒙古文化和旅游工作
高质量发展
秦 艳
党的二十大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站位高远、思想深邃、内容精深,既有政治上的高瞻远瞩和理论上的深邃思考,也有目标上的科学设定和工作上的战略部署。特别是第八章,专题对文化建设进行科学布局,深刻阐述了文化和文化建设的地位作用,深刻回答了我们的文化为谁兴盛、何以兴盛这一根本问题,深刻阐明了对待文化的态度立场、发展文化的思路举措、文化建设的方向目标,赋予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新的文化和旅游工作使命任务,为我们做好文化和旅游工作明确了指导方针、提供了根本遵循。
内蒙古文化和旅游系统将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通过开展集中学习研讨、举办专题培训等方式,对厅机关、直属单位领导干部进行轮训,深入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将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任务要求,推动文化和旅游工作实现新突破、开创新局面。
一是繁荣艺术精品创作生产。聚焦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艺术创作规划和资源统筹,不断提高文艺创作组织化程度,重点推出一批优秀新创作品,挖掘整理、复排提升一批传统(保留)剧目。组织开展舞剧《骑兵》、杂技剧《美好生活》、交响曲《旗帜》等优秀剧目巡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常态化推进“扎根基层、情系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实施内蒙古自治区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加强二人台、蒙古剧、漫瀚剧、晋剧等传统戏剧和新编历史剧创作,推出弘扬主旋律的歌曲、舞蹈、民乐、曲艺、小戏小品,以精品奉献人民。进一步完善文艺人才培养管理使用体制机制,培养造就更多高水平创作人才和德艺双馨的名家大师,满足新时代文艺高质量发展需求。
二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全面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推动尚未达标的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站)达到国家建设标准,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打造城市书房、文化驿站、文化礼堂、文化广场等城乡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强阅读引领、涵育阅读风尚,构建覆盖城乡的阅读推广服务体系,发挥心之系列、诺敏沙图、哈尼之声等阅读品牌活动影响力,在社会上形成爱读书、读好书的浓厚氛围。
三是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通过乌兰牧骑、流动舞台车、流动图书车等形式,把慰问演出、文艺辅导、展览讲座等文化活动内容送到百姓身边,引导优质文化资源和文化服务更多地向农村牧区倾斜。鼓励开展乡村节日民俗活动,举办“乡村春晚”、广场舞大赛、农牧民文艺汇演、西部民歌会等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盘活乡村文化资源,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加快推进中国文化遗产标本库(内蒙古)、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内蒙古)、中华文化素材库(内蒙古)建设,有效融入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释放文化数字生产力,让各族群众共享看得见、摸得着的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
四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树牢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责任重大的观念,强化顶层设计、出台配套政策、健全管理制度,完善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加强石窟寺、长城、革命文物保护,“重拳出击”打击文物犯罪,扩大对各级各类文物保护的支持范围,全方位践行“保护第一”。组织“黄河从草原上流过”“长城两边是故乡”“塞上风光无限好”等文物精品展览全区巡展,鼓励各地博物馆采取馆际合作方式与区内外博物馆联合举办展览。支持传统工艺工作站、非遗就业工坊建设。
五是谋划实施重大产业项目。持续推动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着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切实抓好规划落实和重点段建设,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和运营模式。充分发挥内蒙古文旅集团作用,跨盟市打造大景区、跨区域布设黄金线,推动资源资产集聚、资本放大、品质提升和产业升级,在稳经济大盘中充分发挥文旅行业、文旅产业的能动作用。
六是积极塑造文化旅游品牌。积极打造更多政治性强、内涵丰富、意蕴厚重、接受度高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着力讲好中华文化故事、民族团结故事。以“亮丽内蒙古”为牵引,系统构建草原、沙漠、森林、冰雪、黄河等子品牌IP体系。依托文化和旅游部外宣平台,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做好国家框架下内蒙古文化旅游形象宣传。突出毗邻俄蒙的地缘优势,以“万里茶道”为核心开展务实合作,塑造中俄蒙文化旅游合作国际品牌。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