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乌海市“十四五”推动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乌海政办发〔2022〕18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
《乌海市“十四五”推动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2年6月16日
(此件公开发布)
乌海市“十四五”推动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
“十四五”时期是乌海市坚持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服务业加快转型发展、提质增效的机遇期。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产业集聚、跨界融合,构建服务业发展新体系,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坚持一个遵循、贯彻一条主线、推进两大任务、实现‘三高’目标”的发展思路,创新服务理念、服务业态、服务模式,以改善人居环境、补齐服务业发展短板、提升服务品质为核心,加快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持续推进城市功能升级,稳步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更好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努力构建特色鲜明、优质高效、结构优化的服务业产业新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二)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共享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更好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为导向,扩大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效,促进消费升级,让服务业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质量引领,品牌带动。强化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控,推动标准提升,以高质量专业化服务产品塑造高质量品牌,以高质量品牌引领带动服务业高质量专业化发展,打造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新优势。
——创新驱动,融合发展。推动服务技术、理念、业态和模式创新,增强服务经济发展新动能。围绕促进服务业与农牧业、制造业及服务业不同领域间的融合发展,形成有利于提升我市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模式,不断增强产业发展综合优势。
——系统谋划,项目支撑。把服务业作为产业升级、扩大内需、改善民生的重要发力点,积极稳妥推动扩容提质。统筹服务业发展重点领域、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和重大举措,积极谋划一批重大工程、重大项目,为我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工作目标
围绕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和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加强公共服务供给,服务业发展新旧动能稳步转换,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信息服务、会展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成效明显,高品质多样化的生活性服务业供给能力增强,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品质不断提升,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十四五”时期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左右,服务业税收收入和吸纳就业能力明显提升。
二、重点任务
(一)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1. 现代物流业。着力打造自治区西部大宗物流枢纽,加快推动物流业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发展。大力发展推进多式联运和甩箱运输发展,打造新型集装箱散货物流运作体系。加快建设现代智慧仓储物流园和线上物流服务平台,逐步实现物流园区业务平台化、交易在线化、流程标准化、运输可视化、管控数字化。加快冷链物流业发展,加强葡萄、蔬菜等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建立乌海市三级物流体系,补齐农畜产品流通“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大力发展通航产业,积极探索发展空港物流,完善航线网络布局。培育壮大物流市场主体,积极组织我市符合要求的物流企业参加评估,增加我市A级物流企业认定数量。吸引国内外电商平台企业、快递企业在乌海建设区域服务中心、分销中心、分拨中心和仓储中心,着力构建完善便捷的电商物流服务体系。(责任单位:各区人民政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运输局、商务局、农牧局,市邮政管理局)
现代物流业重点项目 |
推进乌海鸿达交易中心、煤哆哆、呼铁同洲等物流园提升智能化、数字化管理水平,完善乌海国际陆港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 加快推进一号物流智慧港、快成科技管理平台和物流服务平台、西部智慧物流港、万家易购果蔬分拣配送中心、乌海邮政分公司冷链物流等项目建设。 依托铁路货场、物流园区、高速公路出入口等建设具有多式联运功能或高效衔接的货运枢纽,推进铁路物流基地、公路站场等升级改造或同步设置邮政、快递功能区,加快实现货运“无缝衔接”。 加快低碳园区铁路专用线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以铁路为骨干的多式联运,鼓励企业使用甩挂车、集装箱车辆和其他多式联运运载设备,实现提质增效。 |
2. 科技信息服务业。围绕优势特色产业转型发展,加快在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大宗固体废弃物等领域布局一批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项目,力争取得重大关键技术突破。努力培育一批自治区级、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企业研发中心,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提质升级,推动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抢抓“科技兴蒙”行动带来的开放合作机遇,完善与发达地区和高校院所的创新合作机制,系统对接创新资源,有序推动乌海市科技大市场建设,逐步建立科技成果供需信息库,实现创新资源和创新需求的有效衔接。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依托乌海市科技创新中心等平台载体,引育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充分发挥“异地孵化、乌海转化”中心作用,推动优质科技成果在我市转移转化。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检验检测服务供给,加强计量、检测技术、检验装备研发等基础能力建设,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特种设备、药品和医疗器械、食品安全等检验检测服务。培育发展研发设计、营销策划、工程咨询、中介服务等专业服务机构,提升服务要素在经济产出中的比重。实施服务业数字化转型行动,依托数字化和信息化手段,围绕教育、医疗、养老、交通、文旅等领域实施数字化建设,力争到2023年底,初高中学校利用智能终端和智慧课堂系统开展大数据精准教学比例达到20%,“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构建,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养老服务信息数据共享互通,乌海智慧文旅平台上线,智慧交通基础支撑能力大幅提升。(责任单位:市科学技术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检验检测中心、大数据中心,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教育局、卫生健康委员会、民政局、文体旅游广电局、交通运输局)
3. 现代金融业。完善金融服务体系,鼓励银行、保险、证券、基金公司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或开展业务,加大私募股权基金引进力度,构建门类齐全、服务高效、安全稳定、适应实体经济发展需求的金融体系。规范发展融资担保、商业保理、小额贷款、典当行等机构,增强金融普惠性。鼓励地方金融机构做优做强主业,推进乌海银行持续健康发展。实施上市企业倍增计划,加强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力争新增上市企业2家。增强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供给,聚焦现代能源、新型化工、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强化产业政策与信贷政策协调配合,加大对重点建设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量和效益,搭建“线上+线下”服务平台,加强一对一、多对一专项政金企融资对接。借助安全可靠技术手段,稳妥渐进向金融机构开放各类企业数据,以数据综合评估结果确定授信额度,由“抵押贷款”逐步转向“信用贷款”,努力实现“一站式服务、零资料提交、一分钟融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多普惠金融产品。(责任单位:市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中国银保监会乌海监管分局、人民银行乌海市中心支行,市大数据中心,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4. 会展服务业。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健康发展”原则,采取申办与自办结合,引进与培育并重,管理与扶持同步等方式,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重点培育精品展会,促进会展业市场化、规范化、品牌化发展。积极参与和融入重大展会、论坛和节庆活动,利用展会专场推介、产销对接、产品发布等平台讲好品牌故事,扩大品牌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实施“会展业+”模式,大力发展会展产业链工程,以展会助力产业发展,以产业促进展会成长。推动展、会、节、演、赛协同发展,带动信息、体育、策划、广告、印刷、设计、租赁、餐饮、住宿等配套行业产业集群发展。支持发展数字会展、智慧会展、绿色会展。(责任单位:各区人民政府,市商务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牧局、文体旅游广电局、市场监督管理局)
(二)优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5. 文化旅游、体育服务业。着力打造黄河流域旅游目的地城市,积极发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丰富特色游、周末游、城郊游等旅游产品,将环乌海湖、环甘德尔山、沿黄河旅游公路和生态绿道打造成集慢行、观景、休闲于一体的特色道路,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亮点。加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供给,实施市公共文化中心项目,巩固提升“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效提升现有公共文化场馆的使用率和便民度。着力推动乌兰牧骑事业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保持每年文化演出活动不少于100场。切实做好文化遗产资源发掘整理研究与保护,加大烫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加强“六五四”小三线等工业遗存建筑保护利用,努力留住更多城市记忆。大力实施全民健身行动,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共建共享,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利用率超过90%,全年开放时间达到330天以上。因地制宜、均衡布局文体设施,新建、改造小区及公共场地健身设施覆盖率超过95%。(责任单位:市文体旅游广电局、农牧局、商务局)
旅游业重点项目 |
——拓展城市旅游服务功能,推进乌海湖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加快麦咭TV小镇、乌海湖休闲旅游度假区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 ——着力提升乌海湖、蒙根花、阳光田宇、西行客栈、吉奥尼等景区景点的核心吸引力,串点成线,培育精品旅游线路。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设城郊乡村休闲游憩带,依托赛汗乌素村、王元地村、泽园社区等重点乡村,推进国家和自治区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创建工作。 ——创新发展红色旅游、工业旅游,提升完善第一党支部纪念馆、内蒙古小三线军工文化纪念馆等配套设施。 ——鼓励文创产品开发与经营,持续开发陶瓷、炭雕、砚台、泥塑、木板烙画等系列文创旅游产品,支持景区开设文旅商品实体店。 ——持续打造文旅节庆品牌,高质量举办乌海沙漠葡萄酒文化旅游节、书法产业博览会等活动。加强与周边地区交流,完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努力推动区域内客源互送、品牌互推。 |
6. 商贸流通业。打造集餐饮、娱乐、购物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旅游休闲街区、商业综合体建设,进一步提升乌海消费能级和区域影响力。统筹规划夜经济发展布局,提升城市综合配套保障水平,推进夜经济重点项目建设,积极组织开展夜食、夜购、夜健、夜读、夜展、夜游等特色主题夜间休闲消费活动,让城市更有“烟火气”。围绕零售餐饮、文体娱乐、生活服务等业态,招引国内外具有影响力、代表性的知名品牌和原创品牌开设首店,鼓励市内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和经营业态开设全新旗舰店,鼓励承接知名品牌首发等活动。培育建设美食、酒吧等特色街区,开展特色主题消费活动,激活夜间经济。到2025年,力争推动各类品牌首店落户我市不少于100个,培育年营业额亿元以上住宿餐饮企业1家、5000万元以上企业5家,各区至少形成1个现代化综合商圈。(责任单位:各区人民政府、市商务局、文体旅游广电局、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
商贸流通业重点项目和工程 |
——加快推动阳光万豪小吃文化街改造、蓝熙婚礼艺术宴会城、希姆顿大型餐饮、泊林瀚酒店、广源万达锦华酒店等项目建设。 ——着力扩大城市商圈辐射带动力,推动九鹏商业街、万达金街等商业街区打造高品质步行街,改造提升明珠西巷、森林半岛、金海步行街、和平街等餐饮、旅游、文化特色商业街区。 ——促进商业生态和品质提升,培育发展通用时代广场、明珠百货等既有商业中心,积极打造万达广场、九龙国际、摩尔城、滨河二期商业新地标。 |
7. 一刻钟社区生活服务圈。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带动、以点带面、全面推开”的步骤,突出便民利民惠民导向,通过三年建设(2022—2024年),围绕“宜居、宜业、宜学、宜养、宜游”目标,合理配置服务要素,着力打造“舒适安居圈、便民消费圈、社区文化圈、优教普惠圈、养老服务圈、健康医疗圈、城市颜值圈、服务响应圈”为一体的一刻钟社区生活圈。2022年打造5个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建设试点,2024年全面推进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工作,在海勃湾区城区实现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全覆盖,乌达区、海南区在原有打造基础上,逐步探索城区社区生活服务圈向农区延伸,根据实际情况持续扩大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建设范围。(责任单位:各区人民政府,市委政法委,市商务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文体旅游广电局、教育局、民政局、卫生健康委员会、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
一刻钟社区生活服务圈重点工作 |
——舒适安居圈。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海绵城市建设、新项目开发等工作。保障社区公共卫生、安全韧性,配建无障碍、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充电、停车等设施。依托智慧手段引领生活方式革新,加强智慧社区建设。落实乌海市住宅物业管理条例,拓展物业服务内容,不断完善物业管理和服务,全方位提升居民居住品质。 ——便民消费圈。科学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因地制宜配齐社区商业设施短板,满足居民便利生活和日常消费需求。丰富社区商业业态,促进商文旅融合,拓展社交化、特色化功能,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提升生活品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促进集聚式发展。支持品牌连锁企业进社区,发展智能社区商店。构建多层次早餐供应体系,积极发展可移动商业设施,鼓励“一店多能”。加快菜市场标准化改造升级,鼓励开展配送上门等增值服务。实现社区商业业态多元化、集聚化、智慧化发展,多层次满足居民消费需求。 ——社区文化圈。通过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综合服务。坚持高标准打造棋牌室、公共图书室、体育健身室等为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推进书香乌海建设,加快建设“一刻钟”全民阅读圈、“中国书法城”,增加优质文旅服务供给。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错峰开放。进一步向街道和社区倾斜体育赛事活动资源,全面提升市民人文素养。 ——优教普惠圈。坚持就近入学原则,进一步均衡布局教育资源配置。扩大教育服务资源供给覆盖面,健全完善“家校共育”工作机制,将青少年教育内容融入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优势,培育“托育照护”及“老年照护”专业人才,推动教育人才下沉社区。结合“儿童友好型城市”创建工作,积极推动项目建设,提升青少年儿童校外公益服务能力,拓展儿童成长空间,完善儿童早期发展指导机制,创造“适儿化设计”环境。 ——养老服务圈。针对我市老龄化发展趋势,凸显我市养老服务特色,开展“老年友好型社会”创建。在全国第五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优秀改革试点的基础上,统筹全市养老服务发展布局,推进养老机构规划、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无障碍环境和适老化建设改造工作。建立完善高效便民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开展智慧养老,丰富养老服务智慧化场景,推动形成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以“幸福居”为主题,着力打造“一刻钟养老服务圈”乌海样板。 ——健康医疗圈。优化医疗机构规划布局,规范医疗资源管理,建立高覆盖、高品质、全方位的社区医疗服务网络。满足居民日常小病看诊、取药等基础性门诊医疗服务需求,扎实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难以覆盖的小区,补充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新建、扩建、改建一批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和设施,采取政府补贴、行业引导、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等方式,在社区开办婴幼儿照护机构。深入实施“健康乌海”“智慧医疗”,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增加优质医疗服务供给,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全面提升社区医疗服务质量和市民健康意识。 ——城市颜值圈。推行城管领域“三长一站”工作模式。通过对公厕、社区智能安防、供电、供水、供气、供热、环卫、垃圾分类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的高标准建设、管理、维护和改造,实现社区人居环境绿色、整洁、舒适。借助大数据发展运用,以智治支撑为牵引,推进城市管理智慧化工作。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倡导低碳、文明出行。加快完善城市道路网络,提高道路通行率,合理规划公交站点、线路及运营时间。健全重大疫情、灾难、事故等应急救助机制,提高综合防灾和安全设施建设配置水平,打造和谐平安社区。 ——服务响应圈。完善社区管理和服务,构建“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服务响应机制。完善“12345”市民服务“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全面提升群众诉求响应处置速度和满意率,推动各部门力量下沉街道,形成权责清晰、条块联动的工作模式。依托党群服务中心,以智慧社区物业管理服务平台为支撑,促进公共事务和便民服务智能化,提升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实现运行更加安全、秩序更加良好、环境更加宜居、管理更加智慧的目标。深化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机制,打造“一格一长一警”的网格化综合服务团队,不断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活力,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乌海奠定坚实基础。发挥居民主体作用,发动居民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构建起各部门与街道、社区融入、互通、衔接、共享的联动服务体系。 |
8. 房地产业。坚持“房住不炒”,更加突出住房的民生属性,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筹建力度,扩大小户型、低租金的住房供给,到2025年底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2015套。科学规划设置开发强度、城市功能定位和形态,将滨河二期打造为宜居宜业、产城融合的“城市客厅”。深入推进老旧小区及老旧房屋改造,到2024年底完成剩余的186个老旧小区、8239套棚户区平房改造。新建住宅小区、老旧小区改造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托育服务设施达标率100%。持续化解房地产历史遗留问题,防范产生新的问题楼盘。加快推进零散楼院等住宅物业管理全覆盖,进一步建立完善符合我市实际的物业管理制度和服务体系。(责任单位:各区人民政府,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9. 健康养老产业。积极开展老年友好型社会创建,统筹全市养老服务发展布局,推进养老机构规划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工作,推动形成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打造“城市15分钟、农区30分钟”养老服务圈,到2025年底人均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不少于0.15平方米,每百户不少于20平方米。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60张,护理型床位占比55%以上,为老年人营造更加安全方便的生活环境。建立以空巢、留守、失能、重残老年人为主要对象的居家社区探访关爱制度。开展智慧养老,整合养老服务资源和服务设施功能,丰富养老服务智慧化场景。健全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机构合作机制,持续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到2025年底基本构建起养老、医疗、照护、康复、临终关怀的医养结合一体化服务格局。全面落实惠民殡葬政策,加快推进市殡仪馆等殡葬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殡葬服务质量。(责任单位:各区人民政府、市民政局、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保障局)
|
采取共建联办、股份合作、独资经营等方式,发展一批专科医院、康复医院、月子会所和医养一体化医院。 加强与北京、呼和浩特、银川等国内优质医疗机构在远程医疗、专家会诊、人员培训、转院就诊等方面的合作,打造区域高端医疗服务体系,吸引周边地区的患者到乌海康复治疗,为发展养老服务业提供高水平的医疗保障。 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整合改造闲置社会资源,建设一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加快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城市、农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在自治区率先达到100%。 加强与海南省等国内养老基地的跨区域合作,完善异地医保结算机制,努力建设立足乌海、服务周边的休闲康养基地。 促进养老医疗融合发展,推动市医疗养老院新建养老康复楼、新达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市颐养中心项目建设,推动宜和老年公寓、职业病防治院及海南区人民医院不断完善医养结合服务功能。 |
10. 托育服务业。坚持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着力提升婴幼儿照护服务水平,推动服务资源合理配置,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逐步形成多元化、多样化、覆盖城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供给体系。构建与本地区人口结构、婴幼儿数量相适应的服务设施规模和布局,编制完成《乌海市发展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普遍开展家庭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各区建设1—2个具有示范效应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示范点。鼓励早期教育指导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学前教育机构、月子中心等资源,改、扩建一批嵌入式、分布式、连锁式、专业化的托育服务设施,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等多样化的普惠托育服务。探索家庭医生服务,切实做好基本公共卫生和妇幼保健服务工作,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婴幼儿家庭开展新生儿访视、膳食营养、生长发育、预防接种、安全防护、疾病防控等服务。 到2025年,新生儿访视率90%以上,生长发育、预防接种率达到90%,安全防护、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疾病控制等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100%,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个以上,普惠性托位不少于总数50%,社区托育服务覆盖率达到20%。(责任单位:各区人民政府,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托育服务重点项目 |
推动婴幼儿照护服务水平逐步提升,实施市妇幼保健院母婴护理服务中心、海勃湾区东方红幼儿园(总园)二期、乌海市儿童福利院改造、海勃湾区秋贝贝托育中心二期、乌达区0—3岁婴幼儿照护大楼等项目。 |
(三)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
11. 平台经济。适应平台经济快速发展需要,推动实体经济与互联网平台嫁接,支持发展物流运输、信息咨询、科技金融、商品交易等重点领域专业特色平台。加快培育网上商圈、区域性服务、名优特产品销售、直播电商、网红达人培育等特色化平台,建设一批综合类、销售类、消费服务类电子商务平台,培育微信等社交电商平台,构建线上线下一体营销渠道。(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市场监督管理局、商务局)
12. 总部经济。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引进市外企业(机构)总部在我市落户发展,支持和培育本地企业发展总部经济。鼓励区域性商会、行业协会组织落户办公,增强企业集聚联动发展能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鼓励和引导现有企业发展总部经济、扎根乌海。(责任单位:各区人民政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局、区域经济合作局,市工商业联合会)
13. 共享、体验经济。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众创、众包、众扶和众筹,催生线上线下、网络团购等新型消费模式。支持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企业开发面向商贸流通、教育等领域的新型应用软件和平台,完善住宿、餐饮、交通、教育、物流、医疗、养老等行业的共享模式。支持体验元素融入现代农牧业发展,培育壮大农牧业科技研发、教育培训、观光旅游、休闲度假、餐饮娱乐、农事体验等服务业。支持大型商贸企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借助线上消费平台拓展线上销售渠道,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责任单位:各区人民政府、市商务局、交通运输局、科学技术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农牧局、教育局、民政局、卫生健康委员会、文体旅游广电局)
(四)实施基础设施提档工程
14. 信息基础设施。抓住自治区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的契机,围绕智慧城市、智慧园区建设和新技术新业态发展需要,加快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提速降费,提升与主要城市的数据传输能力,升级农村宽带网络和移动网络信号,到2023年建成5G基站1300个以上,为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支撑。稳步推进“5G+制造业”,引导骨干企业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鼓励建设具有行业先进水平的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在交通等重点领域加快推进泛在感知设施的建设和应用。建设智慧乌海“城市大脑”,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智慧城管平台,实现城市管理“一屏通览、一网统管”。(责任单位:各区人民政府,市通信建设管理办公室,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大数据中心,市交通运输局)
15. 物流基础设施。以提升互联互通能力为重点,加快推动大通道大枢纽建设,加快构建高规格铁路网、广覆盖公路网、全方位航空网,实现货运“无缝衔接”。优化区域铁路网,实施包银高铁乌海段以及乌海海勃湾、乌海南站建设,推进乌海—吉兰泰铁路扩能改造、低碳产业园配套铁路专用线等项目建设,重点解决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铁路干线之间短倒问题。持续完善公路网络,规划建设市域内国家和地方高速公路、国省干线与各大园区和企业之间联络线,打通快速公路瓶颈、连接断头路,完善干线公路与城市道路的顺畅衔接,推动S37乌海至宁东高速公路、荣乌高速乌海段巴音陶亥互通至G244连接线、S217海勃湾绕城段辅路等项目建设,优化提升“四横四纵五桥三路”的内部公路网。提升航空运输内通外联能力,实施推动乌海机场改扩建工程,规划建设通用机场和直升机起降点项目,积极推进航线网络建设,提高航班密度,拓展短途运输、通航包机飞行等航空业务。整合优化物流资源,规划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和配套商圈,科学规划新能源内陆港,建设多式联运站场和换装转运等配套设施,促进干线、支线物流和末端配送一体化发展。(责任单位:各区人民政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运输局)
新能源内陆港建设 |
各区政府在产业园区、工矿集中区、运煤通道沿线等枢纽节点,探索规划新能源内陆港,为新能源运输车辆提供充换电、加氢、集装箱装卸等服务。海勃湾区盘活用好岱山物流园、众利惠农物流园,推动“公转铁”“集装箱式”运输。乌达区以海易通项目为重点,实现从超载到标载、从柴油到新能源的转型升级。海南区推动乌海市国际贸易综合园区和“新能源+散改集”项目尽快落地,配套建设新能源重卡充换电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 |
16. 城市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绿色交通体系,鼓励支持共享汽车、共享单车发展,推广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交通工具,到2025年底,全市公交新增及更新车辆中新能源车辆占比达到60%以上,在公共停车场、居民小区停车场和主要交通沿线规划建设便民适用的充电站、充电桩等公用基础设施,形成覆盖城乡的绿色交通配套设施网络。科学规划建设城市停车设施,建成万达广场北停车场项目,鼓励新建公共建筑和大型居民小区配建智能停车场。积极推进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建设,加大雨水管线、排水泵站和排水渠系建设力度,实施排水防涝工程。提级扩能环境卫生设施,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实施现有生活垃圾填埋场改造综合利用项目、海勃湾区垃圾处理提升改造工程,建设生活垃圾分类精细化信息化管理系统,基本实现垃圾从产生到处置全过程可跟踪、可监控、可追溯管理,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在100%。改造升级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污水处理率达到98.3%以上。鼓励多种投资主体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产业配套和商务服务、物流配送等综合服务能力,完善生活配套设施。(责任单位:各区人民政府、市交通运输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五)实施主体、品牌培育行动
17. 市场主体培育行动。按照“专业化、高端化、特色化”的要求,引导已形成的7个服务业集聚区进一步提升服务能级、持续扩容提质,强化辐射带动作用。围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文化旅游、健康养老、房地产等专业服务领域,打造培育服务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加快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借鉴包钢国家试点项目经验,推动我市特色产业争创国家“两业融合”试点单位,加快发展智能制造、网络化协同制造、创新设计等新的制造模式及服务外包、平台化、定制化等新模式新业态。推广上云上平台行动,在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培育发展服务型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融合发展新模式。(责任单位:各区人民政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科学技术局、文体旅游广电局、卫生健康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业和信息化局)
18. 品牌培育行动。围绕葡萄种植加工、旅游等优势特色产业,开展企业和产业品牌培育计划。立足资源优势打造“乌海葡萄”“来沙漠看海”“大漠湖城”等特色品牌,创建全国、全区知名品牌示范区。加快建设黄河西行客栈乡村旅游、阳光田宇国际酒庄、满巴拉僧庙蒙医药文化等为主线的沿黄旅游经济带,打响葡萄及葡萄酒文化、沿黄生态民俗文化等旅游品牌。积极争创中华老字号、地理标志商标(产品)、地方自主知识产权品牌、传统民族工艺产品品牌,培育形成一批科技含量高、质量水平高、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加大品牌产品的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品牌宣传推介活动,营造有利于品牌产品成长的舆论环境。搭建品牌展示平台,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责任单位:各区人民政府,市农牧局、文体旅游广电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商务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服务业工作调度,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市统计局要加强对服务业企业统计调查,健全统计监测,强化服务业指标统计分析,形成季度、年度信息发布制度。各区人民政府、市直各相关部门单位按照任务分工,制定工作计划、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责任,着力重点工作、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加快实施,主动作为、加强协作、形成合力,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二)加强政策支持。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以及我市促进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激发调动企业积极性。各区人民政府、市直各相关部门单位要加强政策研究,积极对接上级部门,努力争取更多资金和政策支持服务业项目建设。
(三)强化项目保障。加强项目策划和储备工作,形成服务业重点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通过委托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加强与目标企业对接,推动服务业项目落地运营。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