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市国土资源局坚持以群众是否满意为标准,紧紧围绕“四风”问题、民生问题、发展问题,边学边改、立行立改,打造“高效、阳光,民生”国土,实现了转作风、促发展。
简化审批解民难,打造“高效”国土。针对服务对象反映的审批手续繁琐、事难办的问题,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一是精简审批事项,进一步梳理完善了行政审批项目的权限、依据、适用条件等报批材料,由原来的26项缩减为17项,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压缩办事时限,由自治区规定的25个工作日办结,缩减为13个工作日办结。三是优化服务流程,对窗口各个服务项目的办事程序、服务类型、承诺期限、收费标准进行再优化再分类,并重新制作服务指南,让群众到窗口办事时一目了然。四是全面推进电子政务工作,开通了全区国土资源电子政务报批系统,实现了内网联动审批,做到了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告知、一网式办理、数据一次录入,多处共享,切实提高了报批效率。今年上半年,共办理各类事项120件,全部在规定时效内办结,现场办结率100%。
接受监督顺民意,打造“阳光”国土。一是制定政务公开目录,通过滚动大屏幕、门户网站、政务大厅服务指南等多种方式,推进“三个公开”。将各类行政审批办事流程所依据的法律政策一律公开,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权力监督的难点问题一律公开,不涉密的政务事项一律公开,最大限度保障群众群众知情权,提高权力运作的透明度。上半年,门户网站共发布152条信息,点击量近5万次。二是加强动态监管。充分利用市政务服务中心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将梳理后事项的设立依据、申请条件、审批流程、办事要件、承诺时限、收费标准等固化到审批平台,所有审批事项及办理结果都能在该工作流程中查询,有效避免了“体外循环”,使政务审批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推进和谐矿区建设打造,“民生”国土。一是把和谐矿区建设工作作为推进构建和谐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根据和谐矿区建设过程中的复杂性和需要多部门联动的特性,编制了《乌海市和谐矿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努力构建各区政府、发改、经信、财政、住建、煤炭、环保、安监、煤监、公安、水务等相关部门参与的综合统筹和协调联动机制,已呈报市政府审批。二是加强技术指导。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完善采矿、地质等专家队伍,督促和鼓励矿山企业建立健全机构,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严格“三率”(开采回收率、采矿贫化率、选矿回收率)监督管理,提高矿产资源开采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三是加强政策措施引导。与相关部门协调研究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等财政专项资金向绿色矿山企业的倾斜和支持政策,在资源配置和矿业用地等方面向达到绿色矿山条件的企业实行政策倾斜,依法优先配置资源和提供用地,鼓励和支持矿山企业做好资源合理利用、环境保护等工作,建设绿色矿区。